骨头变“脆”了?千万别错过这份护骨秘籍!

游览量:133   时间:2022-06-22 16:36:27

随着人口老龄化日趋严重,骨质疏松症及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发病率随之增高。令人担忧的是,除了中老年,很多年轻人的骨质疏松症及骨质疏松性骨折也越来越多。甚至是即使发生了骨质疏松性骨折,进行有效抗骨质疏松治疗的比例也较低。

骨质疏松是什么?

其实,骨质疏松症是一种代谢性骨病,主要改变就是骨密度和骨质量下降,骨微结构破坏,造成骨脆性增加。我们的骨头是由骨小梁纵横交错形成的,就像是支撑房子的承重墙一样。骨质疏松会导致骨小梁被破坏,支撑作用变弱,就像是房子失去了部分承重墙,我们的骨头可不就变得脆弱了。有时候,只是很小的外力,如摔倒、撞击,甚至是打喷嚏,都会导致骨头的断裂。

为什么会发生骨质疏松呢?

骨质疏松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,原发性骨质疏松包括绝经后骨质疏松、老年性骨质疏松和特发性骨质疏松。

继发性骨质疏松主要是一些疾病或药物导致的,如甲亢、糖尿病、类风湿性关节炎、糖皮质激素、甲氨蝶呤等。

另外,一些特殊因素,比如:

吸烟、酗酒、摄入过多含咖啡因饮料;

长期卧床;

日照减少、缺钙、缺乏维生素D;

胃切除等,也可能诱发骨质疏松。

骨质疏松会造成什么后果?

1.乏力、疼痛

部分患者会出现容易疲劳、劳累后加重、负重能力下降甚至无法负重的症状,有些患者还会出现骨痛,疼痛常在姿势改变时、长时间行走后、夜间或负重活动时加重,甚至导致活动受限。

2.脊柱变形

骨质疏松会导致脊柱压缩性骨折,使身高变矮、驼背等脊柱畸形,甚至影响心肺功能。严重的腰椎的压缩骨折,也会牵连到腹部脏器,出现便秘、腹胀等。

3.影响日常生活

骨质疏松症对健康的最大危害是容易出现骨折,骨折后患者即使存活,也常常遗留慢性疼痛和残疾等问题,影响患者生活质量。而且,发生过骨折后,再次骨折的概率还会明显上升。

得了骨质疏松怎么办?

如果已经发生了骨折,一定要立即就医,千万不要耽误。

如果没有发生骨折,也需要通过规范的治疗来阻止骨质继续丢失。

一是基础治疗。基础治疗主要是补充钙剂和维生素D滴剂。一般来说,钙剂和维生素D可以通过正常的饮食摄取,当饮食中摄入不足时,可以使用钙剂和维生素D滴剂的营养补充剂。

二是抗骨质疏松的药物治疗。一般来说,抗骨质疏松的药物主要分为两大类,分别是骨形成促进剂,比如甲状旁腺激素类似物,以及骨吸收抑制剂,如双膦酸盐、降钙素、雌激素、选择性雌激素受体调节剂等。对于不同的患者,需要制定恰当的方案,在医生的指导下用药。

如何预防骨质疏松?

1.注意饮食

各个年龄段的人都需要注意每日摄入足量的蛋白质、钙和维生素D。可以多吃含钙丰富的食物,包括奶制品,如纯牛奶、酸奶、奶酪等;海产品,如虾皮、蚌肉等;菌藻类食物,如海带、紫菜、黑木耳等;豆制品,如豆浆、豆腐等。

此外,生活中应尽量戒烟、限酒,减少咖啡、浓茶、碳酸饮料的摄入量,同时注意饮食清淡。

2.适当晒太阳

紫外线能够促进维生素D的合成,所以接受足够的阳光照射。一般建议上午11时~下午3时,尽可能多地暴露皮肤于阳光下晒15~30分钟。当然,也要注意避开强光,以免皮肤被晒伤。

3.适量运动

运动量要符合个人实际情况,可以每周进行3次30分钟以上的运动,如跑步、爬楼梯、跳绳、打球、举重等。


上一篇:手足连“心”!观察手脚腿,可看出“心”健康

下一篇:手足连“心”!观察手脚腿,可看出“心”健康

相关文章